2013年2月27日星期三

真原醫的實踐-五大行動方案,全面促進心腦健康

《真原醫》作者楊定一博士堅信,從「心」開始整頓自我,實踐真原醫的精神,打造「心腦合一」的理想境界,必能迎向光明。唯有全心全意,身體力行追求平衡的生活模式,才能真正恢復健康。透過運動、中醫、音樂的療癒力量,喚醒心的能量,迎接健康而富足的人生。



2013-01-28 康健雜誌 171期    文/林慧淳

從飲食、呼吸、音樂、運動等方法,實踐全方位身心平衡。


實踐全方位預防醫學,每個人必須主動落實在生活上,除了全心全意接納新的思維之外,也要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維持身、心、靈全面健康。

促進心腦健康,平時可從飲食、鍛鍊呼吸、音樂療癒、運動、接觸大自然等方法實踐,更能達到全方位身心平衡的效果。

方案1、吃對,護心食物也護腦

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可多選擇富含維生素A、C、E和其他抗氧化物,以及有助平衡膽固醇的食物,更有護心護腦功效。

1.巧克力
適量食用黑巧克力不但讓人心情變好,當中富含可可多酚,有很強的抗氧化效果。除此之外,可可當中的植物性化合物黃烷醇(flavanols)也有助降低血壓,對心血管健康有正面助益。

2.深色蔬果
相較於顏色較淺的蔬果,深色蔬果含有較高的抗氧化素,例如紅蘿蔔、菠菜、花椰菜、甜菜、茄子、甘藍菜等等,水果則包括番茄、葡萄、草莓、柳橙、橘子、芭樂等。

3.堅果
綜合堅果中含有維生素E,具抗氧化效果,而且堅果類食物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是好的油脂,惟須注意熱量較高,每天最多一把就好。

4.鮭魚
富含Omega-3,對於大腦和眼睛的發育很有幫助,而且平時多吃魚,減少肉食攝取,也能降低體內低密度脂蛋白產生,同時預防心血管疾病。

除了鮭魚之外,鯖魚、沙丁魚、秋刀魚、鮪魚也都是補充Omega-3的好來源。

5.豆類
豆類是既便宜又安全有效的平衡膽固醇食物,且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研究指出,每天吃28克的豆類食物,可降低10%總膽固醇、LDL(壞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不妨將豆腐、豆漿、味噌等豆類製品列入平日飲食中。

6.紅色食物
中醫觀點,紅色食物對應五臟當中的「心」,若以分子生物學觀點來看,也可對應到抗氧化物的益處。

紅色養心食物一般為赤色或接近赤色的食物為主,或是溫性的藥材。

例如丹蔘、山楂、桑椹、洛神花、龍眼肉、枸杞、紅棗、紅麴、紅豆、番茄都屬於紅色食物。


方案2、打造個人專屬的音樂處方箋

音樂可以撫慰人心,不但有助情緒紓壓、增強病人的抵抗力,甚至部份音樂療法已進入實證治療領域,效果愈來愈受現代醫學肯定。

台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音樂治療師何佳陵指出,聽音樂可刺激腦部神經元突觸,加強腦部功能,並增加多巴胺等荷爾蒙分泌,讓人感到愉悅。

那麼,哪種類型的音樂最能達到療癒效果?何佳陵的答案是「不一定」,因為音樂是盛裝情緒的容器,每個人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容器,才能真正達到療癒作用。

她以自己為例,早上播放英式搖滾提振精神,下班之後懶洋洋,溫軟輕柔的音樂最適合她;放假時依是否有陽光來決定聽法國香頌還是一般流行樂。

在海洋大學開設熱門通識課程「音樂與心靈」10年的美女音樂家李明蒨,住家隨時都播放著優美樂曲,她個人最喜歡將輕爵士當作背景音樂,無論是做家事、閱讀都非常合拍。

李明蒨觀察,現代人經常一回家就打開電視,大多聽到搖滾流行樂或配上聲光效果十足的電音舞曲,歌曲中含有太多不規則元素,每天轟炸個不停,會使人心不靜、腦不定。

「音樂是寂靜的延伸,看電視卻讓人心腦分離,」她搖頭嘆著。因此她認為,每個人應該找到能促使自己「自我對話」的音樂,如果本來沒有聆賞音樂的習慣,也可從生活中留意。

例如,到餐廳用餐時,仔細聆聽現場播放的歌曲,而不是讓這些旋律左耳進、右耳出,培養聆聽習慣的同時,還可以促進用餐時專注,更容易做到細嚼慢嚥,有益健康。等到某一天,你聽到一段樂曲,開始感覺眼角微濕、彷彿身體隨著旋律共鳴,別忘了掏出紙筆記下來,這就是個人專屬的「音樂處方籤」。

李明蒨和何佳陵都認為,古典樂曲重視結構規律、和諧,是很好的入門選擇。或是近年來很流行的新世紀音樂,以及添加大自然蟲鳴鳥叫的樂章也都有不錯的紓壓效果。


方案3、鍛鍊深沉且穩定的呼吸

呼吸是少數無意識的行為、卻可以用意識去調整控制的生理活動。正確的呼吸方法,不但能提高身體的含氧量,古印度和中國佛、道修行時,都將呼吸視為開啟「天人合一」的鑰匙,讓人情緒穩定、常保青春。

修習呼吸邁入第19個年頭的葆體瑜伽教育總監倪淑萍(Megan)就親身感受到呼吸帶來的情緒改變。

原本在銀行任職的她,工作壓力大,常有新陳代謝不良,冒痘子、便秘的困擾,雖然後來仰賴大量有氧運動加速體內循環,但當時純粹是體能上的鍛鍊,並未感受到「心」的改變;一直到後來接觸瑜伽、跟隨印度Kaivalyadhama瑜伽研究院Sri Om Prakash Tiwari老師學習能量呼吸之後,有一回朋友突然說「你的個性好像沒以前那麼急躁哩!」她才赫然發現,呼吸帶給她的影響,不像是練習體位瑜伽後,在柔軟度、肌力提升上可看到的進步那麼明顯,反而像是冰塊融化般,一點一滴改變了她的個性。

「生活上面對事情時還是有情緒,可是我開始可以明顯感覺自己身體的某些部位比較緊繃,或警覺到我的呼吸有點僵硬,這就是情緒波動的訊號,我能提早感知,預先處理好,就不會失控,」她輕聲敘述。

除了安定情緒之外,Megan認為,呼吸更重要的是能量的控制,藉由按壓鼻子和呼吸的比率去調整、提升自己的能量,這也是她一開始練呼吸就被深深吸引至今的原因,目前她仍維持每天70分鐘的呼吸練習,不曾間斷。

對於追尋身心健康的入門者來說,Megan建議,可從最基本的腹式呼吸開始。

1.檢查自己的呼吸是否正確
腹式呼吸是利用橫隔膜的收縮與放鬆,造成胸腔與肺臟的體積改變所產生的吸氣與呼氣的作用。Megan提醒,這是在身體完全放鬆時,最自然的呼吸法,但不是真的用「肚子突出收縮」來呼吸。

她說,可用雙手感覺肋骨的位置,吸氣時會感覺肋骨推著手往外伸展,這就是正確的呼吸姿勢。

2.練習吸氣短、吐氣長
Megan說,練習時以吸和吐時間比1:2為目標,因為吐氣時間拉長,才能將體內舊空氣完全吐出,進而容納新鮮氣息。

她也提醒,如果剛開始沒辦法拉長吐氣時間的話,就從縮短吸氣開始;並可採用「蜜蜂呼吸法」,吐氣同時輕聲發出「嘶……」的聲音,有助提升專注力,將焦點全部放在感覺呼吸,完全抽離外在環境,讓自己變成中立的個體,「等你練完呼吸回神之後,那些原本困擾你、影響你的情緒,就已經全部散掉了,」她微笑說。


方案4、走出戶外,享受天然負離子

趁著假日,走出戶外,來趟森林浴吧!

森林裡充滿綠色植物及孕育生命不可或缺的溪流瀑布,尤其是當中產生的負離子和芬多精,更是豐富天然的空氣清淨元素,讓人感到身心愉悅,有助養心。

負離子是水從高處流下撞及物體而產生的,可中和環境中的正離子,讓人感覺舒服;而芬多精則是從植物的根、莖、葉、果皮分泌出來的,有淨化空氣的作用。

方案5、螺旋拉伸運動
螺旋狀態是阻力最小、阻抗最少的動力原則,因此楊定一指出,螺旋是宇宙間最有效率的運動方式,且許多東方的運動系統,例如瑜伽、氣功、柔軟體操等,都是科學且內外兼修的運動,運用螺旋原理運動,可活動到身體全部關節,達到重新調整的效果。

長庚生技身心靈轉化中心運動老師吳長泰進入長庚之前,本就有太極拳、太極導引、合氣道的底子,因此當他接觸楊定一的「螺旋」理念之後,深覺認同,於是兩人依此概念,發展出「螺旋拉伸」運動,建議上班族常做,有調整脊椎、深度伸展的作用,配合呼吸,更能達到身心健康。(更多內容請見康健雜誌第171期:真原醫的實踐)


全文轉載自《康健雜誌》:http://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6990


2013年2月25日星期一

《真情人物》抗癌勇士吳興傳 帶領癌友挑戰生命「騎」跡


◎記者陳慰慈/專訪(2013-1-6)

今年台灣癌友運動發展協會特別出了本桌曆,每個月都有一句癌友的生命語錄分享。(記者陳慰慈攝)

「如果還有明天,你想怎樣裝扮你的臉,如果沒有明天,要怎麼說再見。」這首「如果還有明天」是肝癌過世的歌手薛岳遺世之作,而罹患大腸癌的吳興傳選擇用燦爛笑容裝扮他的臉,認真把握擁有的每一天,成立台灣癌友運動發展協會,希望帶領其他癌友繼續向前,一起體驗生命感動,走出更美好的明天。

「老天爺要我活著,我就要活著有意義。」一身健康黝黑膚色的吳興傳,從外表完全看不出來有病容,四年前當醫生宣布他罹患大腸癌三期,青天霹靂的消息讓他震驚到無法言語,加上太太也是卵巢癌癌末患者,無法接受人生巨大轉變的他,經常一個人對著盆花發呆,腦袋一片空白,那一年他五十一歲,人生自此從彩色變黑白。

慢跑教練 罹癌一度絕望

吳興傳是動物園警衛,也是慢跑教練,在路跑界小有知名度,每回參加比賽他總會搶先去摸摸獎盃,自傲地告訴主辦單位,今天這座獎盃主人肯定是他,熱愛運動的他曾帶領視障跑者張文彥慢跑,並協助他摘下殘障亞運全盲組馬拉松第一名,也曾率領盲胞登上山岳頂峰,沒想到在運動場上叱吒風雲的他,最後還是住進了病房,「我一向認為跑者無敵、百毒不侵,以前我不吃藥、不看醫生。」而醫生的一席話,基因遺傳導致他罹癌,當下擊潰他的傲氣。他不敢讓友人知道,想保留身為運動員的那份志氣,一個人躺在醫院病床上,躲在角落哭泣,同時間太太也與他一起在接受化療,而家中兩個小孩正在唸國一、國二,還是最需要爸媽照顧關心的時期,那時他曾想「不如把孩子一起帶走吧!」

吳興傳說,儘管那時也在化療折磨受苦的太太,從六十公斤瘦到三十公斤,已無法翻身自理,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但眼見他意志消沉,仍鼓勵他不要悲觀,應積極面對人生,最後她陪他做完九個月十二次的化療,隔了一週才走,「人的意志力果真能勝過一切。」他承諾辭世的老婆,會再度找回從前健康爽朗的自己,並獨自把小孩帶大。

不顧反對 號召癌友環島

出院後,吳興傳重新回到運動場上,以前的他伏地挺身一次做五十下,單槓輕鬆做十五下都不成問題,但後來僅做了兩、三下就氣喘吁吁,體力大不如前,但他循序漸進運動不放棄。

為了鼓勵癌友藉由運動走出自我、活出自信,當時擔任中華民國慢跑協會會長的吳興傳,調查發現癌友最想做的運動就是騎單車,因此前年自發性舉辦「第一屆抗癌勇士熱愛生命」自行車環台之旅,自己募款找經費,寫信給馬英九總統,並尋求市府與民間企業的贊助,最後號召了十二位癌友一起展開環島之旅,振奮人心的勵志故事還被拍成了紀錄片「騎跡13」,他希望十三人能成為運動場上的明星,讓更多癌友願意追隨,出來面對陽光。

吳興傳回憶說,當時衛生局、醫生都反對癌友騎腳踏車環台,認為騎自行車對癌友來說是太過激烈的運動,但他堅信運動能提升免疫力,找回健康身體,所以他告訴自己只許成功不能失敗,所幸大家都平安歸返,證明癌友還是有無限的可能。唯一遺憾的是擔任志工的哥哥,一時興起想陪癌友騎一段路,結果卻在花蓮玉里因摔車傷及脖子而過世,「對我來說這是重大打擊,也對哥哥感到很抱歉,畢竟是我請他來幫忙的。」不過他覺得也是運動員的哥哥,能死在運動場上是一種榮耀。

引領癌友 忘病痛向陽光

大腸癌患者吳興傳用燦爛爽朗的笑容擁抱每個明天。(吳興傳提供)
去年六月,吳興傳成立台灣癌友運動發展協會,畢竟以公益團體名義,才能申請到引導車、救護車、警車的幫忙協助。去年十一月,第二屆「抗癌勇士熱愛生命」環台自行車隊從國父紀念館出發,展開全程一千一百公里的自行車環台,參加癌友人數也從十三位增至二十三位,同行還有一百多位陪騎者隨行。

吳興傳頗有感慨地說,從前他是運動場上的獎金獵人,為了獎金、獎盃而跑,生了這場大病後,人生自此改變,「二十年前我為了自己的光榮驕傲而跑,十年前我做公益陪視障者路跑,後十年我想帶著癌友走出黑暗世界、走出病痛纏身的痛苦,迎向驕陽,我想這是老天爺給我的使命。」


全文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6/today-taipei10.htm

2013年2月22日星期五

02/03/2013(星期六)吉隆坡 防癌抗癌講座:台湾赖基铭医生分享【癌症中西医整合调理的关键】



02/03/2013(星期六)吉隆坡 防癌抗癌講座:【癌症中西医整合调理的关键】——焦点探讨“关于乳癌、肺癌、肠癌及肝癌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主讲人:台湾赖基铭医生(台湾癌症基金会执行长、台湾权威血液肿瘤科专家、台湾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适合参与对象:癌友、家属、照护者、癌症医疗研究学者、肿瘤医生、公众等。




一、活动主旨︰
本协会希望通过公益性质的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癌病康复的认识,除了增加癌症防治的常识和新资讯,也为正在抗癌路上坚持努力的癌友和家属增强康复的信心。

二、大会主题:【癌症中西医整合调理的关键】——焦点探讨“关于乳癌、肺癌、肠癌及肝癌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三、重点内容:您期待了解的癌症整合辅助疗法新突破:
• 癌干细胞是癌症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原因?
• 什么是癌干细胞?癌干细胞有多顽固?
• 癌症常规治疗面对的瓶颈是什么?
• 什么是“癌症整合辅助疗法(CIM)”?
• 如何运用整合辅助疗法帮助癌友减轻痛苦、提高生活品质?
• 如何帮助癌友减低癌症复发风险?

四、时间:2013年2月3日,5:30pm-8:30pm

五、地点:吉隆坡马华大厦12楼会议厅

六、参与人数:只限150人( ★ 把握特别优待:首50位报名者有机会参与会后与赖医生的个别交流环节。)

七、本次活动参与对象:癌友、家属、照护者、癌症医疗研究学者、肿瘤医生、公众等。

八、入门票:每人捐赠RM50。提前付款订位特別优惠:3人只收RM100(所有入门票收入全数捐赠给“马来西亚国际癌病康复协会”)

九、特邀讲师——赖基铭医生
赖基铭医生是台湾癌症基金会执行长、台湾权威血液肿瘤科专家、台湾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在台湾肿瘤医学界无人不晓。他拥有30年的癌症临床经验,也分别在美国的国家卫生研究院及台湾的国家卫生研究院从事癌症研究十多年。2007年开始,比较偏向于中草药的研究,并在中药抗癌理论的发现和证实中取得不凡成就。赖基铭医生不仅「集临床经验、基础研究于一身」,并且「集西医、中医研究于一身」。为了对病患的生命负责任,他超越西医的界限,在肿瘤医学界实属难得,在癌症整合辅助疗法的临床和研究中为癌患带来新希望。

十、联办:余仁生、东保企业、天仙液有限公司

请把握机会即刻报名,可直接汇款至银行户口号码:MBB 564-137-501-791,户名:“Interna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Cancer Association”,并将存款收据写上付款人姓名及手机号码传真至:03-9171 4893。

详情询问电话:03-9172 2980转分线831。或浏览IRCA(M)网站:www.cancer-irca.org。

2013年2月7日星期四

「癌因性疲憊症」籠罩病友!癌症權威疾呼正視


「癌因性疲憊症」籠罩病友!癌症權威疾呼正視
七成病友的共通症狀…九成病友懵然不知

隨著癌症治療技術與藥物的進步,癌症存活率大幅提升,癌症照護的課題,也逐步朝向兼顧癌友身心靈的照顧為目標,尤其對罹癌後生活品質的關注更是癌友照護的重要範疇。台灣癌症基金會近年在服務癌友的過程中,病友常主訴治療過程中的「疲憊症」,造成他們莫大的困擾,不只帶來生活上極大的不適,更嚴重影響其療程進行及抗癌的信心。

國內癌症權威,台北榮總顧問彭瑞鵬教授響應關心此一議題,並提出,ASCO(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於1997年便開始探討「癌因性疲憊症」(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議題,研討內容指出,在癌症相關的副作用中,疲憊最困擾患者的生活,而1999年也在會議中指出應定期評估患者的CRF以改善其生活品質。通常癌症患者會以身心俱疲、疲乏、萎靡、疲倦、筋疲力盡、懶洋洋等詞語表達他的疲憊,而且在身體的表現會有四肢無力、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的狀況發生,而在情緒部分則有焦慮或情緒麻木,造成其參與活動或與他人社交的意願降低且無法享受生活,對工作的完成沒有成就感…等等。

其實,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98年已將「癌因性疲憊症(CRF)」,列在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之分類第十版中(ICD-10),亦即CRF已被WHO定義為值得重視的症候群,顯示CRF已是醫護人員需要共同面對的病症。反觀國內,CRF卻常被忽略,導致癌友常受疲憊症困擾,進而影響治療、預後及生活品質。

癌不過「疲憊」折磨,癌症病人的求生吶喊!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說,「癌因性疲憊症」程度上與一般的疲憊或累是不同的,「癌因性疲憊」無法透過睡眠或休息來緩解,甚至影響治療與預後,然而國內卻極少關懷病友在這一部份的需求。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癌症病友在4月25日~5月16日做了一項「『癌因性疲憊症』病友狀況」調查,有效問卷共74份。從這一次的調查發現五大問題:

一、 癌友深受「疲憊症」困擾:高達7成以上的病友常常感到疲憊,且近5成的病友無法藉由睡眠或休息緩解,甚至有接近三成的癌症患者認為,「疲憊」比掉髮、嘔吐或疼痛更讓自己困擾,這些數據都顯示了,「疲憊」已經成為多數病友的嚴重問題。
 二、 癌友對於「疲憊」問題的認知薄弱:有9成的癌友不知道「癌因性疲憊症」,甚至7成6的癌友認為這是治療中必然現象。
三、 「癌因性疲憊症」嚴重影響康復之路:超過2成病友因為「疲憊」而無法處理家庭日常事務,甚至是洗澡、如廁等生活自理;而有近3成病友已經影響到正常進食,導致營養攝取問題;更有高達3成3,亦即每3人即有1人會因為「疲憊」造成治療中斷。這些情況都將導致治療及預後狀況不佳,尤其這些副作用的交互影響,更提升了治療上的困難。
四、 「癌因性疲憊症」造成心理衝擊大:近7成的癌患會有情緒低落問題,高達5成5的癌患失去與人接觸的動力,甚至1/3的癌患對未來感到無助而且沒有期待,更甚者還會有輕生的念頭。 五、 癌友對於「疲憊」改善有強烈渴望:高達7成6的癌患期望能有效的解決疲憊問題。有3成5的癌患認為,醫護人員無法協助解決疲憊問題。
賴醫師強調,醫護人員應該正視「癌因性疲憊症」對於癌友所造成的嚴重衝擊,並且應該積極的幫助癌症患者改善並解決。

不可忽視的隱形殺手--「癌因性疲憊症」 台大賴裕和教授提出國內外研究

研究「癌因性疲憊症」多年的台大護理系賴裕和教授指出,癌因性疲憊症是癌症患者急需要改善的醫療需求,「癌因性疲憊症」一開始可能會影響患者遠程活動及步行距離;隨著嚴重度增加,患者漸漸沒有力氣持續處理工作,被迫要改變職涯目標;甚至是影響日常事務或家務的進行,有部分患者會因此需要聘僱他人來處理家務;更嚴重的疲憊使得病友連進食或咀嚼都沒有體力,而嚴重影響營養攝取及治療預後。

賴裕和教授在國內進行一項「癌症病人治療期間疲倦盛行率」的調查發現,「癌因性疲憊」造成病人許多負向的想法,包括「癌症是否復發」、「身體負荷不了治療」、「身體免疫系統出了問題」、「是否該放棄治療」、「擔心治療無效」、甚至出現「是否將面臨生命終點」、「即將成為家裡負擔,若走掉了家裡就輕鬆了」、「身心很累、很苦」,這些負面想法都會讓病友不知不覺走上絕境;然而在研究當中也發現病友們無法提出需要協助的原因,包括「沒聽過這樣的處理,所以對疲倦感覺束手無策」、「應該做個配合的病人」、「不想麻煩別人,能忍就忍」、「累是女性化、不勇敢表徵,而且提出來就是在耍脾氣」、「醫護人員無法解決疲倦問題」。研究中發現「疲憊」已經是癌症病人最常經歷的痛苦,但是目前在臨床治療與照護中,仍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與有效的處理,所以應該加強照護人員在疲憊照護的訓練,並提供有效的評估及多元的照顧,包括充分的資訊與自我照護知識、運動、有效的藥物處置。

從病理機轉 評估改善方法 營養、運動、藥物三管齊下幫助癌友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指出,CRF的病理機轉複雜,最被廣為探討的,可能是因為一種造成發炎的訊號促炎細胞激素(pro-inflammatory cytokine)造成以下三種反應:1)透過內分泌中的重要系統下視丘-腦下腺-腎上腺皮質軸(HPA axis)抑制了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分泌;2)造血細胞受到影響而產生貧血;3)或改變神經傳導物質(5-HT)的代謝所造成。

  一旦患者有了癌症相關身心疲憊症的症狀或感受,應該藉由生活習慣的改變,如運動、飲食甚至是藥物治療,來進行積極改善。而現行的治療藥物主要分幾部分,一是治療貧血藥物,主要是針對貧血造成的疲憊;或者是中樞神經興奮劑,以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運作;另外,還有抗憂鬱劑,以治療憂鬱或沮喪造成的疲憊等精神用藥,近年還有植物新藥的研發,由國內大廠研發成功之針對癌因性疲憊症的植物新藥,多種類的治療選擇都可望為長期虛弱不堪的癌症患者及家屬帶來新曙光。



舉辦「『癌因性疲憊症』國內外趨勢論壇」權威齊聚探討解決方案!左起:彰化基督教醫院醫師張正雄、台北馬偕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謝瑞坤、台大醫學院護理系教授賴裕和、中央研究院院士彭汪嘉康、台大名譽教授謝長堯、高雄醫學大學副院長侯明鋒、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三總血液腫瘤科主任高偉堯


全文轉載自:http://www.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1130 法人財團台灣癌症基金會

2013年2月1日星期五

新聞轉載:美國15歲少年發明測癌試紙! 測癌精確度超過90%

美國馬里蘭州克朗斯維爾市15歲男孩研究出了一種早期胰腺癌的測試方法!他發明的早期測癌法比當前的醫學檢測法敏感有效400倍,然而花費只需3美分!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13年1月31日)

據美國媒體、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馬里蘭州克朗斯維爾市15歲男孩傑克·安德拉卡痛感一名家庭朋友患胰腺癌去世,竟研究出了一種早期胰腺癌的測試方法!他發明的早期測癌法比當前的醫學檢測法敏感有效400倍,然而花費只需3美分!傑克的測癌方法能讓『癌症之王』——胰腺癌潛在患者在自身癌細胞尚處於萌芽狀態時就發出『警報』,從而使他們的術後生存率幾乎達到100%!傑克的測癌方法同樣適用於卵巢癌、肺癌等其他眾多癌症!

一滴血知癌變

根據現代快報導,現年15歲的傑克·安德拉卡是美國馬里蘭州克朗斯維爾市的一名普通中學生,傑克是在一名朋友患胰腺癌去世後,暗暗立下了要攻克癌症的志向。他從一份科普雜誌上讀到了一篇關於碳納米管的文章後,產生了靈感,摸索到了一個發現早期癌細胞的革命性方法!

傑克想出的是一種測試人體血液內『間皮索』含量的方法——『間皮索』是早期胰腺癌患者的血液和尿液中常有的一種生物指標。傑克用『間皮索』抗體和碳納米管製成一種特殊材料,然後覆蓋在普通濾紙上,做成一種『測癌試紙』。測試者提供一滴血測試,透過試紙上的一些色調變化,就能精確測出自己血液中的『間皮索』含量程度。

求助連連遭拒

然而一開始,由於傑克沒有高科技實驗工具來製造這種『碳納米管』試紙,以及檢測他的神奇測癌方法,所以傑克只好向多名美國科學家求助,希望他們能讓他使用實驗室來優化和驗證他的神奇測癌方法。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傑克的求助遭到了一個又一個美國科學家的拒絕,最後,總共有197位科學家都拒絕幫助和指導傑克進行他的測癌方法研究,一些科學家甚至還給傑克潑冷水,坦率地稱他的早期測癌方法完全『不可行』,壓根不可能實現。
直到傑克向第198個科學家、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病理學和腫瘤學教授安尼爾班·邁特拉博士求助時,邁特拉教授才終於同意幫助他,允許他在自己的實驗室中進行研究,邁特拉教授還幫助傑克一起優化他的測癌方法。

精度超90%

傑克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的實驗證明,他的神奇測癌方法不但完全可行,並且幾乎比現在所有的癌症測試方法都更加先進和快速!如今傑克發明的神奇早期測癌法已經申報了美國專利。傑克發明的早期胰腺癌的測試方法,要比目前醫學界流行的檢測方法速度快上168倍、價格便宜26667倍,並且敏感度和有效度更是高達400倍!

據悉,用傑克的神奇測癌法檢測一次血液的代價,只需3美分,並且5分鐘就能得知測試結果,而測癌精確度更是超過90%!不過更令醫學界深感興奮的是,傑克發明的簡單測癌方法可以用來檢測其他各種癌症!因為只需對這種神奇『測癌試紙』上的檢測材料做些不同的改變,就能輕易檢測出各種不同癌症的生物標記!

獲得兩項大獎

目前許多美國科學家都已經認同傑克的神奇發明,還有人宣稱這項醫學發明甚至有望改變整個醫學史的進程。去年11月,美國《史密森學會雜誌》在華盛頓市向15歲的傑克頒發了一年一度的美國青少年成就創意獎;上個月,在美國2012年英特爾科學節上,傑克又獲得了75000美元的獎學基金,用來獎勵他的發明和成就。

據悉,傑克現在計劃將他發明的『神奇測癌試紙』向公眾進行大規模市場推廣,他相信不用多久,全世界的藥店都可以買到他的『神奇測癌試紙』,任何人都可以用它來檢測自己的身體是否擁有癌細胞征兆,一旦發現早期徵兆就立即就醫,從而就能將癌症成功扼殺於萌芽狀態!

轉載自:http://www.nownews.com/2013/01/31/91-28987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