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7日星期三

哪些食物助腸胃?解决便秘问题?

銀髮族調整生活習慣後,也得選對食物,才能事半功倍,順利解決便秘問題。中醫觀點將食物分為許多種性質,適合不同體質、症狀的人食用,其中以「潤性食物」和「瀉性食物」對改善便秘較有效。



● 潤性食物:如蜂蜜、甘蔗、柳橙等,可增加體內的水分,達到潤腸通便的效果。

● 瀉性食物:如豆腐、牛蒡、蘆薈等,可幫助體內毒素排出,改善便秘及發炎等症狀。

台灣盛產的各種水果,更是解決便秘良方。其中香蕉、木瓜、番茄、甘蔗、柳橙,對排解便秘最有效。

香蕉有清熱、解毒及潤腸功效。木瓜、番茄和柳橙當中的果膠等膳食纖維具有整腸功能。甘蔗可滋陰解熱、生津潤燥,對於糞便乾硬的患者較有用。

除了上述食物之外,易有便秘症狀的人還可補充糙米根莖食物、益生菌、及油脂類食物。

● 糙米:

保留米糠的全米,有豐富的纖維,也有吸水、吸脂作用及充分的飽足感,能整腸利便。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許雲卿建議,早餐可吃糙米稀飯,或打成糙米漿都是很好的吃法。

● 根莖類食物:

歐陽英建議,銀髮族平日一餐可吃約200公克的根莖食物,如地瓜、南瓜、馬鈴薯、芋頭等,可增加便量。

不過台安醫院營養師鄭婷方提醒,地瓜屬於產氣類食物,腹部常有脹氣現象的人最好避免食用,以免感到不適。

許雲卿營養師則建議,如果很在意產氣問題,可採用如地瓜粥等一半根莖類、一半榖類的方法,吃飯時細嚼慢嚥,便可減少空氣下肚。

其他產氣食物還包括洋蔥,及高麗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 優格:

優格含乳酸菌,保有牛奶的營養成份,甚至比牛奶更容易消化,有助於抑制腸內壞菌、保護腸道。不過也有醫師提醒,若是因為腸道蠕動緩慢、或糞便太硬而便秘的患者,光靠優格等乳酸製品效果不大。

● 芝麻:

芝麻富含油脂,能夠有效潤滑腸道、幫助排便。

生機飲食專家歐陽英建議,可到五穀雜糧店購買生芝麻,搗碎後加入飯裡煮。許雲卿營養師也指出,也可用市面上炒好的芝麻粒加進原味優格裡,就成了美味又通便的芝麻優格。銀髮族便秘推薦菜色

針對銀髮族的飲食習慣,台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鄭金寶,和生機飲食專家歐陽英,分別提出幾道建議菜色和爽口飲品,以解決惱人的便秘困擾。

▓ 蘆薈木瓜奶

蘆薈性涼,體質較寒的人避免多吃,也可直接加在豆花中或優格裡,清涼通便。

作法:在青草店購買可食用的蘆薈品種,從中剖開挖取中間透明的肉20~30克,木瓜去皮去籽後,取木瓜肉200克,兩者一起放入果汁機攪拌,可略加寡糖,不但風味更佳,也可增加大腸益菌。

▓ 三黑炒百頁

海帶、黑木耳、香菇都含有豐富纖維,豆類食物屬於瀉性食物,通便效果佳。

作法:海帶切絲、黑木耳和香菇分別泡軟切絲,加點橄欖油和鹽巴後,下鍋炒豆腐皮。

▓ 蒸蛋

鄭金寶認為,蛋是「濃縮型營養」,鼓勵銀髮族一天吃一顆,尤以軟嫩易食的蒸蛋最佳。

▓ 雙筍燴蒟蒻


蘆筍為瀉性食物,竹筍和蒟蒻都為低脂高纖維食材,加速通便。

不過烹調時要注意,蒟蒻較韌,可先煮軟備用。

作法:竹筍切絲、蘆筍切小段,加入蒟蒻翻炒,加入少許太白粉芶芡即可。


(转载自:康健杂志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6321&page=1)

“世界癌症日”:消除有关癌症的迷思和误解(联合国新闻)


2013年2月1日: 在2月4日“世界癌症日”即将到来之际,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提醒人们提高癌症防治意识,消除癌症是不治之症的错误观念。

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主任申英秀(Shin Young-soo)指出,有许多方式可以治疗癌症并对这一疾病做出早期检测,而及时治疗可以治愈许多癌症。
  
据统计,2010年,西太平洋地区共有超过420万起癌症病例。其中,男性患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而女性患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乳腺癌、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如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计到2020年,西太平洋地区的癌症病例将增加30%,达到540万例。
  
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指出,消除人们长期以来对癌症的误解和迷思,有助于减少西太平洋地区的癌症发病率。这些迷思和误解包括:

一、得了癌症就等于被宣判了死刑。
>> 事实上,很多癌症是可以治愈的。

二、癌症是一种富贵病、老人病以及发达国家的人们才得的病。
>> 事实上,癌症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可对各种年龄的人群造成影响,其患者遍及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

三、癌症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
>> 事实上,癌症的发病涉及广泛的社会、经济和人权因素等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癌症在2008年造成760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人口总数的13%,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将上升到1310万。


(全文转载自网际网络:联合国新闻http://www.un.org/chinese/News/story.asp?NewsID=19208)